新年一开年,虎门群众关心关注的虎门大道黄河时装城段人行天桥正式投入试运行,群众纷纷拍手称赞。这座人行天桥背后承载了怎么样的群众期盼和代表力量呢?
人行天桥的建设,得益于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实施。该制度自2020年起在东莞市28个镇开始实施,并于今年1月在市级全面推行,推动“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一字之差,迈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扎实步子。
年初谋计划
虎门大道是虎门镇车流量最大的一条主干道,尤其是黄河时装城周边一平方商圈更甚。在不到500米的这段路却有金龙路、银龙路、太沙路三个红绿灯路口,严重影响了此处的通行效率,致使此段红绿灯路口人车争道,形成交通安全隐患。
广泛收集民意,是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基础。2021年初镇人大邀请主席团成员、民生实事监督组代表及有关职能部门开展民生实事征集座谈会。会上,多位人大代表向部门提议推进虎门大道拥堵治理、方便民众出行、建设人行天桥疏导人流车流等意见。相关部门迅速组织调研论证,形成答复意见。初步计划兴建虎门大道黄河时装城路段人行天桥。
2021年3月,在虎门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经全体代表票决产生了2021年度虎门镇十大民生实事,其中之一就是兴建虎门大道黄河时装城路段人行天桥项目。
年中督进度
实事项目要真正落地见效,离不开人大的监督作用。从2021年二季度开始,镇人大常态化开展年度民生实事专项监督活动。该人行天桥被列为镇人大主席团成员牵头监督项目,采取“1+1+5”模式开展在线监督,即1名镇人大主席团成员、1名人大办专职联络员和5名项目属地社区人大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以“一大五小”方式开展监督,即小组全体成员每季度集结一次,邀请职能部门负责人陪同实地调研视察;五位小组成员个人每月一次轮流到实地察看工程进度,并图文并茂发上监督小组联络群让大家一目了然。
年末见成效
通过票决项目“后半篇文章”的扎实推进,不仅有效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还使得基层人大工作有了着力点,拓展了代表履职途径。2021年第四季度,该项目正式竣工,2022年年初正式试运行。2月14日上午,镇人大组织该项目的监督小组到现场视察建成及试运行情况。在此过程中,镇人大代表围绕天桥卫生保洁、桥底下电动车停放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镇人大代表苏旭文提出,天桥桥底存在电动车乱停乱放现象,影响主干道周边市容市貌。镇人大代表何展飞提出,天桥上的环境卫生问题有待改善,建议在桥上增设垃圾桶。镇人大代表戴赞军建议,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思考城市更新和商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如提高天桥和周边商业体有效对接。镇人大代表谭兆轩提出,人行天桥的地面需要打磨平整以及天桥旁广告架底座垃圾清理等问题。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表示,会根据代表建议迅速改进,验收项目时会邀请人大代表参与。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只是东莞市镇人大在票决制实践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2019年以来,东莞各镇首次探索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并形成了完善组织领导、制度体系、征集渠道、议题筛选、民主审议、现场票决、组合监督、结果运用、创新实践等“九个一”的工作机制,已然彰显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勃勃生机。
虎门镇新一年民生实事票决工作已进入倒计时。在镇党委的领导下,镇人大将进一步加强监督力度,督出成效、督出实绩,新一届人大代表也将接力履职,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继续擦亮群众生活的“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