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人大网欢迎您!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 > 市人代会 > 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
    东莞市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 预算草案的报告
  • 2010-03-31 10:36
  •          
  • 来源:
  •          
  • 发布机构:
  • 【字体:   打印

     

    东莞市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

    预算草案的报告

     

    ----- 2010120日在东莞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东莞市财政局局长  詹文光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提出东莞市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是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的一年,也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面对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困难,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宏观调控政策,审时度势,适时出台了一揽子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强管理、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努力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财政管理,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根据快报反映,2009年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627.8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上划中央326.9亿元,增长0.5%;上划省69.8亿元,增长4.8%市一般预算收入2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市一般预算收入加上预算外收入4.6亿元,基金预算收入36.2亿元,地方政府性债券转贷收入1.4亿元,上级税收返还、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余、其他调入资金等74.9亿元,2009年可支配财力为348.3亿元,比预算增加30.8亿元。

    市财政支出259.4亿元,比预算减支9.8亿元;省追加支出12.9亿元;专项上解(含出口退税超基数市负担7.5%部)17亿元。

    收支相抵,结余59亿元(其中:一般预算结余23亿元,基金预算结余36亿元)。

    市一般预算收入项目的完成情况是:

    1.市国税局征收的税收收入60.5亿元,比上年减收1.9亿元,下降3%

    2.市地税局征收的税收收入101.3亿元,比上年增收8.2亿元,增长8.8%

    3.市财政等部门组织的收入69.3亿元,比上年增收15.6亿元,增长29.1%

    2009年市财政支出259.4亿元,完成预算96.4%。其中:镇街分成92.1亿元,完成预算96.7%;市安排支出167.3亿元,完成预算96.2%

    镇街分成的具体完成情况是:工商税收分成75.3亿元,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分成9亿元, 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分成1.9亿元,堤围防护费等水利规费分成1.7亿元,计生收费和排污费等其它分成4.2亿元。

    市安排支出167.3亿元中,拨镇街教育、公安等经费28.1亿元,市直部门基本支出33.2亿元,一般项目支出82.2亿元,基本建设支出23.8亿元。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2009年预算

    (万元)

    2009年完成数

    (万元)

    完成预算

    %

    合计

    1,739,720

    1,673,259

    96.18

    1、行政及其直属事业单位支出

    133,077

    134,722

    101.24

    2、公检法司支出

    243,111

    255,564

    105.12

    3、教育支出

    251,490

    256,834

    102.12

    4、农业方面支出

    66,153

    62,986

    95.21

    5、扶贫支出

    58,483

    61,587

    105.31

    6、社会保障方面支出

    195,137

    205,422

    105.27

    7、环境保护支出

    52,827

    52,824

    99.99

    8、城市维护支出

    86,032

    92,280

    107.26

    9、文体广播计生等单位支出

    33,025

    34,465

    104.36

    10、支持科技与经济发展支出

    205,924

    193,643

    94.04

    11、中央省属驻莞单位及其他专项支出

    94,097

    84,910

    90.24

    12、基本建设支出

    237,732

    238,022

    100.12

    13、预留基本支出经费

    42,632

     

     

    14、预备费

    40,000

     

     

    为确保预算任务的顺利完成,2009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在应对危机中转型发展

    企业是财源之基,认真落实中央、省的减税减费政策,用好科技东莞、创业东莞、转型升级、融资支持计划等专项资金,着力帮助企业稳定生产经营,推动经济稳步回升。

    落实各项企业减负政策,包括:落实上级减税减费政策,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增值税和调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率减负16.2亿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负1.5亿元;阶段性降低医疗保险费率和工伤保险费率减负4.4亿元等。

    “科技东莞”专项资金支出10亿元,主要用于散裂中子源项目、质检基地等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培育名牌名标,支持企业申报专利,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支持技术改造创新,进一步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

    创业东莞专项资金支出10亿元,用于建设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帮助企业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劳动力就业转型。包括:累计发放大中专毕业生企业岗位津贴、就业困难人员工资差额补助、灵活就业补助以及社会保险补贴等各项就业补贴1.9亿元,惠及36.8万人次;发放创业小额贷款7,509万元,帮扶1,066名户籍失业人员创业等。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出8.8亿元引导和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以及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和企业总部。采取奖励、直接资助、提供贷款贴息、制造业企业堤围防护费返还50%、制造业企业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返还50%等方式,支持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大研发力度,提升创新升级能力。

    “重点中小工业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支持计划”专项资金支出5亿元,包括预提风险补偿金和提供贷款贴息,帮助1,013家企业获得176.4亿元的新增贷款,有效解决企业资金紧缺困难。

    (二)充分发挥财政调控经济职能,扩内需保增长

    扩大投资力保增长。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拉动社会投资的重要抓手。2009年我市全力加快在建筹建项目进度,市财政基本建设支出23.8亿元,并争取到省下达我市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1.4亿元,积极发挥投资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增长。主要包括:加快开展镇村联网路升级改造、轨道交通、东莞大道连接线、跨东宝河大桥、环城路完善工程等道路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人民医院新院、妇幼保健院新院等城市功能配套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森林公园、截污主干管网、运河综合整治等生态环境工程项目建设。

    鼓励消费拉动内需。贯彻落实中央家电、汽车下乡及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全年累计为8,661件家电下乡产品、861件汽车下乡产品和4,251件家电以旧换新产品办理了财政补贴,兑付补贴资金736万元,有效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投入2,500万元,支持在我市举办首届广东外博会;投入2,000万元,支持在我市举办首届动漫博览会;拨付289万元,支持组织开展东莞产品全国行系列活动,资助企业参加展会,推动产销对接,积极帮助我市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三)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扎实帮扶镇村加快发展

    完善财政超收奖励激励机制。加大工商税收超收奖励力度,将欠发达镇超收奖励分成由30%提高到40%,共拨付财政超收奖励资金1亿元,鼓励镇街发展经济,转型升级。

    延长扶贫贷款贴息的政策期限。投入2.2亿元,在原11个欠发达镇每镇5亿元扶贫贷款贴息政策到期后延期贴息3年,并对新增的欠发达镇提供连续3年每年1亿元的扶贫贷款贴息。

    对村行政管理及公共服务支出给予财政补助。关注基层发展,拨付2.4亿元,对经济综合实力排名靠后的285个村(社区),按四个档次给予每人每年100元至600元的财政补助,专用于村行政管理及公共服务支出,缓解金融危机对我市集体经济的冲击。

    实行生态补偿机制。投入1.3亿元,对镇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和非经济林地保护给予财政补助,力缓解镇村承担生态保护任务受到的发展制约,促进我市区域协调发展。

    (四)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办好民生实事

    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是公众要求最强烈的民生课题。2009年市财政教育支出25.7亿元,其中:拨付镇街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10.4亿元,补助镇街中小学经常性教育经费支出,促进镇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镇两级财政增加投入2.3亿元,用于免收义务教育杂费和借读费,使在我市公办学校就读的12.5万名外市户籍学生也能享受全免费义务教育;对20所民办学校进行奖励,引导我市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投入1.4亿元,将我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支付限额从4万元提高到10万元,综合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支付限额从8万元提高到15万元,使全市约500万名参保人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将五保户的供养标准从每人每月5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600元;财政补贴每人每年170元,将我市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纳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投入1,255万元,通过租赁住房补贴、房屋修葺补助等方式帮助2,658户困难家庭解决“住房难”问题。

    逐步完善疾病防控体系。投入4,509万元,支持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信息化建设和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投入1,611万元,购置专用设备和储备应急物资,应对甲流疫情冲击;支持市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和疾控中心等医疗机构的工程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就医环境。

    不断繁荣公共文化体育事业。投入1,300万元,支持我市博物馆之城、图书馆之城建设,推动文学创作和粤剧艺术发展;投入2,835万元,用于补助林则徐纪念馆、可园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后的日常运营;投入2,009万元,用于广州亚运会东莞分场馆改建工程。

    (五)规范公共财政运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强项目库建设,严格预算审批程序,逐步细化预算编制,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42个市直单位开展重点检查,并就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努力堵塞管理漏洞,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成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委员会;指导预算单位完成286200万元以上项目的自评工作,着力开展重点评价;在编制年度预算过程中引入专家评审机制,实现绩效评价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优化工作流程,加快财政投资项目建设进度。优化基建工程服务项目的政府采购方式,下放镇街建设项目评审业务,精简审核拨款流程,不断提高财政运行效率,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和意见,提高民主理财水平。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59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针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及时完善相关财政政策,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各位代表,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2009年我市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财政发展仍然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财政收入短期内难以实现大幅增长,而刚性支出需求增长较快,财政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二是部分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重资金分配、轻绩效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通过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财政监督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0年预算草案

    2010年,我市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的方针,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结合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计2010年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665.5亿元,增长6%,其中:上划中央346.5亿元,增长6%;上划省74亿元,增长6%;市一般预算收入245亿元,增长6%。市一般预算收入加上预算外收入4.6亿元,基金预算收入36.7亿元,其他调入资金(污水处理费等)13.8亿元,上级税收返还、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余等71.8亿元,市2010年可支配财力为371.9亿元,比上年增加23.7亿元。2010年市财政支出323.1亿元,增长24.6%;专项上解(含出口退税超基数市负担7.5%部分)16.4亿元。收支相抵,结余32.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结余2亿元,基金预算结余30.4亿元)。

    2010年市一般预算收入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1.市国税局征收的税收收入67.4亿元,比上年增收6.7亿元,增长11.1%

    2.市地税局征收的税收收入112.4亿元,比上年增收11.2亿元,增长11.1%

    3.市财政等部门组织收入65.2亿元,比上年减收4.1亿元,下降5.9%

    2010年市财政支出323.1亿元。其中:镇街分成107.3亿元,市安排支出215.8亿元。

    镇街分成的具体情况是:工商税收分成85.3亿元,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分成9.7亿元, 水利规费分成3.4亿元,流动人员调配费和社会治安联防费分成3亿元,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分成2亿元,计生收费和排污费等其它分成3.9亿元。

    市安排支出215.8亿元中,拨镇街教育、公安等经费28.7亿元,市直部门基本支出36亿元,一般项目支出103.7亿元,基本建设支出47.4亿元。具体项目安排情况如下:

     

     

    2010年预算

    (万元)

    比重

    %

    合计

    2,158,346

    100

    1、行政及其直属事业单位支出

    151,275

    7.01

    2、公检法司支出

    268,102

    12.42

    3、教育支出

    276,870

    12.83

    4、农业方面支出

    70,276

    3.26

    5、扶贫支出

    76,362

    3.54

    6、社会保障方面支出

    285,306

    13.22

    7、环境保护支出

    55,317

    2.56

    8、城市维护支出

    87,239

    4.04

    9、文体广播计生等单位支出

    42,577

    1.97

    10、支持科技与经济发展支出

    207,921

    9.63

    11、中央省属驻莞单位及其他专项支出

    81,170

    3.76

    12、基本建设支出

    474,147

    21.97

    13、预留基本支出经费

    21,784

    1.01

    14、预备费

    60,000

    2.78

     

    2010年财政支出安排的重点项目是:

    项目名称

    金额(万元)

    总计

    988,454

    1、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

    100,000

    2、创业东莞工程专项资金

    (加上失业基金安排7450万元,合共安排10亿元)

    92,550

    3、城乡一体社会养老保险市财政负担资金

    85,001

    4、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

    72,829

    5、“三旧”改造补助经费

    30,000

    6、对口支援四川重建专项资金

    27,293

    7、村级公共管理支出补助

    23,500

    8、全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服务费及截污管网养护

    23,417

    9、基本农田保护区和非经济林地补助

    12,200

    10、对口产业转移园建设补助

    10,000

    11、亚运会经费

    6,000

    12、市属学校校舍安全工程

    5,952

    13、帮助经济欠达村更换自来水管

    5,000

    14、油气回收综合治理专项经费

    4,997

    15、商贸流通发展专项资金

    3,000

    16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津贴

    2,495

    17、春节关爱低保家庭赠送“慰问礼包”活动经费

    2,419

    18、推广天然气汽车加气项目补助

    2,227

    19、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1,724

    20、扶持社会工作发展

    1,685

    21、工厂产品直销中心建设

    1,500

    22、大中专院校学生医疗保险缴费市财政负担资金

    518

    23、基本建设支出

    474,147

    2010年我市财政支出的政策重点是:

    (一)继续实施扶持企业财政政策,着力巩固经济回升基础

    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调控引导作用,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着力巩固经济回升基础,实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继续落实扶持企业财政政策。继续安排科技东莞专项资金10亿元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技改挖潜;安排创业东莞专项资金10亿元提升劳动力素质;安排转型升级专项资金7.3亿元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扩大融资支持计划的政策覆盖面,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继续落实上级各项税费优惠减免政策,不断巩固经济回升基础,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继续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做好家电、汽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安排1,500万元,支持组建东莞工厂直销中心,安排商贸东莞专项资金3,000万元,支持形式多样的东莞外贸产品、名特优产品展销活动,帮助我市企业积极拓展内销市场。

    (二)完善落实帮扶镇村财政政策,持续增强基层发展能力

    围绕城乡一体化和扩权强镇的工作要求,从保障基层财力、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方面着手,努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扶持镇村发展,夯实全市发展基础。

    继续落实对镇村转移支付政策。安排1.6亿元,对镇街财政超收实施奖励分成安排2.4亿元,对欠发达镇提供扶贫贷款贴息补助;安排2.4亿元,对经济综合实力排名靠后的村(社区)公共管理支出实施补助;安排1.2亿元,对村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和林地给予补助;继续按一定比例分担联网公路、水利工程等基础建设费用,村际联网路升级改造补助政策延期一年;安排5,000万元,对欠发达村老化水管改造予以补助。

    扶持镇村开展“三旧”改造和土地统筹。安排3亿元,通过税费全额返还等方式,支持旧城旧村旧厂连片拆迁改造;以向银行融资等方式,对实行土地统筹过程中资金有困难的镇街给予借款扶持。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加快推进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优化调整,适应我市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要求。

    对镇村引进投资实施奖励。安排4,800万元,对成功引进市外客商投资的镇村实行财政奖励,其中:对引进外资生产性项目的,单个项目认缴注册资金每达50万美元奖励0.81万元人民币;对引进内资生产性项目的,实际投资额每完成300万元奖励0.81万元,进一步调动镇村招商引资积极性。

    探索建立引导村转型升级的财政激励政策。在对镇村引进重点投资项目实施奖励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立激励村转型升级财政政策,提高村一级在产业调整升级过程中的积极性,促进我市经济结构全面优化。

    (三)不断加大社保民生领域投入,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财力保障民生支出需要,力求实现更高水平的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让全体市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实施全市农保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面并轨。市镇总投入43.4亿元,其中2010年市财政安排8.5亿元,推动农居民与职工养老保险统筹发展,使我市59万名原农(居)民参保人员的保障水平大幅提高,享受职保养老待遇。

    加快推进高中学校建设。总投入18.9亿元,全面加快新建11所、扩建7所高中1的建设进度,建成后共可为市民增加提供约4万个优质高中学位,推动我市高中办学条件再上新台阶;安排5,952万元,对39所市直属学校进行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和加固补强,并对全市238所学校进行校舍场址地震安全评估,切实保障我市在校师生安全。

    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安排9,370万元,推动我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预防接种等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完善民政体系建设。安排2,495万元,用于向全市户籍80周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政府津贴;安排4,500万元,向低保对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并对其中的“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人员、学龄前儿童、年满65周岁的老人、有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等四类人员增发补贴,进一步提高低保对象的保障水平;安排2,419万元,向全市3万多户低保优抚家庭赠送春节慰问礼包;安排1,685万元购买社工服务,提升我市社会工作水平。

    继续推进市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安排1.5亿元,用于市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为更多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

    (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速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着力推动公共交通、环境保护、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快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安排3.5亿元,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公交枢纽站、首末站、候车亭等公交基础配套设施,配合推进穗莞深、穗莞惠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全面启动市轨道交通R2线建设,推进石龙火车站迁建工程。

    支持协办广州亚运会。安排6,000万元,用于完善相关体育设施,保障赛事期间场馆的安全保卫、对外联络、志愿者服务、公共卫生等方面支出,以亚运会为契机,提升我市城市形象。

    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安排4,997万元,对符合油气污染治理标准的加油站等油品经营单位给予奖励;安排2.3亿元,用于全市污水处理和截污主干管网维护;安排2,227万元,用于推广使用天然气汽车,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环境。

    落实各项对口帮扶政策。安排2.7亿元,用于对口支援映秀镇重建项目;安排1亿元,用于支持莞韶、莞惠产业转移园建设;安排2,179万元,用于对口帮扶韶关新丰、乳源两县及广西河池市,帮助上述地区加快发展。

    三、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全年各项预算任务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正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稳步前进,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金融危机对我市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因此,全市财政部门将紧紧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改革,扎实工作,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全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围绕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努力提高财政部门执行力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作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着力实施有利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强对经济财政运行状况的监测分析,更加注重财政政策的导向性、前瞻性和协调性;二是重视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倾听社会各界的声音,提升财政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提高政策的执行力,一方面认真落实重点民生政策和结构性减免税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人民群众的即期需求,提振消费信心,另一方面按照中央关于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的精神,全面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带动投资增长。

    (二)围绕增收节支,努力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

    狠抓增收工作。密切跟踪收入形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收入管理。在继续落实国家结构性减免税费政策的基础上,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全年收入预算任务的完成。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建设节约型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要求,继续压减晚会、展览、庆典、活动、公款出国(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公务接待费、用电、用油、用水等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集中资金着力保障市委部署的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

    (三)围绕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努力提升财政服务水平

    开展公务卡结算改革工作。通过推广公务卡结算方式,减少现金支付结算,强化资金监管,提高预算资金支出的透明度。继续完善绩效评价制度。推进自评工作向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做好重点评价工作;扩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范围,完善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提高财政资金分配效率,合理配置政府资源。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性功能。加大政府采购对节能、环保、自主创新等产品的支持力度,鼓励政府部门优先使用本地企业产品,提升我市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财政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财政办事流程,切实提高财政部门办事效率,努力为广大群众和单位提供更多的便利。加大各项财政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财政信息网、财政咨询热线的宣传作用,完善财政信息公开制度。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支出和决策,要广泛充分征询社会公众意见,努力实现财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各位代表,2010年是我市经济复苏的关键之年,也是抢抓机遇、加速转型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挑战,我们满怀信心。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推动我市在转型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作出新的贡献。

     

    备注:(1)新建11所包括麻涌中学、石龙中学、万江中学、第六高级中学(寮步)、第七高级中学(企石)、第八高级中学(樟木头)、厚街专业技术学校、市卫生学校(道滘)、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石碣)、东莞理工学校分校区(职教城)、高级技工学校分校区(职教城);扩建7所包括东城高级中学、厚街中学、塘厦中学、虎门中学、塘厦理工学校、市经济贸易学校和威远职业高级中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