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立法专网 > 立法公开 > 立法文件
关于《东莞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草案)》修改情况的报告
字体: 2025-08-29 17:41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关于《东莞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草案)》

修改情况的报告

——2025年8月28日在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

东莞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方淑敏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5年6月27日对《东莞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会后,法制委、法工委按照立法规程的要求,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根据常委会的一审意见,修改形成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二是发函征求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法制委员会委员、法工委组成人员、立法专家、市有关部门、市立法基地、市法学会、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和联络单位,以及有关工程建设单位工程施工单位、建筑垃圾运输单位、消纳场运营单位、综合利用场运营单位建筑垃圾处置行业协会等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意见;三是在东莞日报、东莞人大网公开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四是江苏省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开展立法调研,学习交流立法经验;五是赴塘厦、石排、茶山、麻涌、凤岗、大朗等6个镇开展实地调研;六是召开两场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工程建设单位市人大代表、立法专家等单位和个人的意见;七是多次会同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集中研讨,修改完善条例;八是召开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会议和提请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讨论。

经过上述工作,二审阶段共收集到276条意见反馈。法制委、法工委对所有意见逐条认真研究,将合理可行的内容充分吸纳进法规条款,形成了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草案修改稿。草案修改稿共计7章37条,与草案相比,修改了34条,删除了7条,增加了4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修改的情况

(一)关于章节的规定。根据固废法和省建筑垃圾管理条例规定,建筑垃圾管理涉及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为了与上位法的规定衔接,表述更为准确,将第三章的章名 “建筑垃圾排放”修改为“建筑垃圾产生”。此外,考虑到原第四章“建筑垃圾运输”只有三条条款,为了使条例的体例更简洁紧凑,将原第四章与第三章整合为一章,修改为“建筑垃圾产生与运输”。

(二)关于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市有关部门职责的规定。为了更好地明确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在建筑垃圾管理方面的职责,并增强条款的逻辑性,将第三条拆分为两条,分别规定市政府、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职责和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职责。根据省建筑垃圾管理条例规定,修改了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职责(第三条)。为进一步压实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对市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的具体负责事项进行了细化(第四条)。

(三)关于装饰装修垃圾管理的规定。为了更好地体现国家规定的建筑垃圾“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合理平衡装饰装修垃圾管理责任人、产生单位和个人的责任,避免管理责任人责任过重,将管理责任人“指导、监督”义务修改为“督促”义务(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明确“农房装饰装修垃圾管理责任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指定装饰装修垃圾投放点”的内容(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三款);增加“支付装饰装修垃圾的清运、消纳等费用”为装饰装修垃圾产生单位和个人的义务(第十四条第四项)。为更明晰装饰装修垃圾各环节的操作,增加“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当制定装饰装修垃圾投放、清运规范”的规定(第十五条)。

(四)关于工程渣土就地就近利用的规定。工程渣土作为建筑垃圾的一类,约占我市建筑垃圾总量的70%-80%。实践中,工程渣土主要通过市内工程项目内回填和不同工程项目之间就近利用的方式来处置,以市场调配为主。当前,由于市政府建立的工程渣土供需发布系统尚不健全,且使用率低,工程渣土供需信息不透明,致使工程渣土就地就近利用受到制约。为科学、合理、高效统筹调配工程渣土,并更好与省建筑垃圾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衔接,将“市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建立调剂机制”修改为“工程渣土应当优先用于工程项目内回填不同工程项目之间就近利用”,明确“由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负责健全供需发布系统工程主管部门负责督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登记供需信息”;将“需土方应当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备案”修改为“双方应当在供需发布系统登记供需信息”。(第二十二条)

(五)关于增加的内容。为使社会公众对建筑垃圾有更清晰的了解,增加建筑垃圾的定义以及种类(第二条第二款)。为防止建筑垃圾在水运中转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加强监督,增加水运中转码头和其他装卸点应当安装监控视频设备等要求(第十八条)。为打击跨市擅自倾倒建筑垃圾等违法行为,增加跨区域执法协作的内容(第二十七条)。为加强社会公众监督,增加信息公开的内容(第二十九条)。

(六)关于删除的内容一是删除与上位法相抵触的条款(原第十条、第十三条第三款);二是删除不适宜在本条例作出规范的条款(原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二项和第五项);三是删除没有必要重复上位法的条款(原第八条、第九条第一款、第二十一条、第三十二条);四是删除没有必要创设处罚的条款(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六条第一项和第三项、第三十八条第五项)。

二、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关于物业服务人是否应当作为装饰装修垃圾管理责任人的问题。有意见提出:装饰装修垃圾产生单位和个人是装饰装修垃圾的责任主体;同时,民法典和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物业服务人是为业主提供服务的民事主体,对业主实施的污染环境行为仅有采取合理措施制止、向行政部门报告并协助处理的义务,因此物业服务人不应当作为装饰装修垃圾管理责任人。又有意见提出:把物业服务人确定为装饰装修垃圾管理责任人,不仅符合国务院办公厅今年6月出台的关于建筑垃圾治理意见的要求,还是兄弟省市的普遍做法,并且市政府专题会议、常务会议讨论条例草案时对该做法持支持意见。我们经研究认为:把物业服务人确定为装饰装修垃圾管理责任人具有必要性、合理性,不存在与上位法相抵触的情况,但要平衡好装饰装修垃圾管理责任人、产生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进一步修改完善关于管理责任人、产生单位和个人义务的条款。(第十二条至第十四条)

(二)关于不履行装饰装修垃圾投放义务的处罚问题。实践中,未定点投放或者交由未经核准的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处置的情形较为复杂,存在投放量不明确、核准运输单位界定难等问题,且与“随意倾倒”行为存在交叉。对此,有意见提出:投放量小的违法行为危害性不大,无需处罚;投放量大的行为,可直接适用住建部规章《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关于“随意倾倒”的处罚条款。因此,本条例无需额外增设处罚。又有意见提出:当前装饰装修垃圾乱倾倒现象普遍,存在覆盖范围广、管理难度大、清理成本高等问题,且住建部规章《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的处罚条款并非主要针对装饰装修垃圾,针对性不足,我市条例有必要结合实际,设定更符合我市需求的处罚规定。我们经研究认为:为有效规范群众投放行为、引导定点投放、减少随意倾倒现象,有必要在本条例中设定违反装饰装修垃圾投放义务的罚则,但要科学合理设定处罚措施。住建部规章《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并非我市地方立法的上位法依据,本条例可结合我市实际,并参照兄弟城市经验,创设更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处罚条款。因此,我们依据“过罚相当”原则,综合考量违法行为的程度与社会危害性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责任条款,确保处罚力度与行为后果相匹配。(第三十二条)

此外,我们还对草案作了一些文字修改,对一些条款的顺序进行了逻辑性的调整。

法制委员会认为,草案修改稿与法律、行政法规不抵触,建议提请本次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以上报告和草案修改稿,请予审议。

   

                                                                                                                                                                                                                                                                                                                                                                             

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鸿福路99号东楼 备案序号:粤ICP备1101275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