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至20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雅红来莞调研“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典型村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和渔港渔船等工作。省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水华参加调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招群、副主任潘新潮陪同调研。
调研组先后前往南城街道石鼓社区、半壁空间艺术工作室,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沙田镇蔚蓝海岸、文化艺术中心,以及道滘镇大岭丫村、兴隆街和永庆村,详细了解“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典型村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改革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以及我市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并巡查我市部分水域,听取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执法情况介绍。
刘雅红指出,东莞市的典型镇、典型村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城中村改造、“美丽庭院+微经济”、“水岸枫林”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等为抓手,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促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业制度和农业经营体系革新,打造了水清亲水空间,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刘雅红强调,实施“百千万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大意义,扛起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的更大成效。要坚持高标准推进典型镇村建设,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镇村发展格局。要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吸引人才、资金、资源回流农村,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要高效率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大职能作用,围绕“百千万工程”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专题调研、代表视察、执法检查等方式加强监督,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