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人大网欢迎您!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重要发布 > 公告通知
    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 2025-10-23 08:52
  •          
  • 来源:
  •          
  • 发布机构:
  • 【字体:   打印

    (第三十七号)

    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于2025年8月28日通过的《东莞市茅洲河流域协同保护规定》,已经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5年10月11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51023日         




    东莞市茅洲河流域协同保护规定

    2025年8月28日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2025年10月11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 2025年10月 23日公布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加强东莞、深圳两市对茅洲河流域的协同保护,合理利用流域资源,改善流域生态环境,防治污染,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与深圳市对茅洲河流域的协同保护及有关活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茅洲河流域,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茅洲河干流及其支流形成的集水区域。

    第三条茅洲河流域协同保护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规划、综合施策的原则,统筹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协同治理与保护。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茅洲河流域协同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建立协同保护机制,协调解决协同保护中的重大问题。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茅洲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利用以及河道管理等活动。

    市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住房城乡建设、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协同保护相关工作。

    长安镇、黄江镇人民政府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茅洲河流域协同保护工作,相关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茅洲河流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宣传流域保护法律、法规,引导村民、居民自觉参与茅洲河流域保护。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会同深圳市人民政府建立茅洲河流域协同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涉及茅洲河流域下列事项:

    (一)水资源保护和利用;

    (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管控;

    (三)水环境联合监测;

    (四)防洪排涝规划建设、联合调度;

    (五)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六)跨界河段保洁清淤;

    (七)重大项目建设;

    (八)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制度、重大行政决策;

    (九)其他需要协商解决的事项。

    联席会议定期召开。遇有特殊情况,市人民政府可以商深圳市人民政府临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由市人民政府会同深圳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由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    

    市生态环境、水行政等主管部门和长安镇、黄江镇人民政府应当与深圳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相关区人民政府加强日常沟通和协调联动,落实茅洲河流域联席会议议定事项。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长安镇和黄江镇人民政府应当会同深圳市人民政府、相关区人民政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茅洲河流域生态环境、水资源、水文、气象、自然灾害等监测体系,提升监测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及时共享下列信息:

    (一)流域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信息;

    (二)流域水质监测信息;

    (三)流域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排污许可等信息;

    (四)入河排污口相关信息;

    (五)流域水利工程(设施)信息;

    (六)重要水闸调度信息;

    (七)重要水库调度信息;

    (八)流域清淤疏浚信息;

    (九)其他需要共享的信息。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长安镇和黄江镇人民政府编制涉及茅洲河流域治理与保护等规划时,应当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相关区人民政府加强沟通协商,确保规划目标协调统一、规划措施相互衔接。

    第八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深圳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水量调度协同,保证茅洲河流域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维护水体生态功能。

    第九条市人民政府、长安镇和黄江镇人民政府应当会同深圳市人民政府、相关区人民政府,加强对茅洲河流域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的防治和监管,统筹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推行雨污分流,提高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

    茅洲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应当执行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标准,经市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协商一致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共同提请提高茅洲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保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统一。市人民政府应当会同深圳市人民政府协商推动总氮等水污染物总量的逐步削减,确保茅洲河流域水质的巩固和提升。

    市生态环境、水行政等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深圳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水污染治理技术交流和合作,建立流域技术协同机制,推动先进适用的技术跨区域研发、推广和应用。

    第十条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深圳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对茅洲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对异常排污口开展溯源,明确责任主体,实施分类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长安镇和黄江镇人民政府应当会同深圳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相关区人民政府实施跨界河段的保洁工作,根据需要联合开展清淤疏浚工作。

    第十二条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长安镇和黄江镇人民政府应当会同深圳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相关区人民政府开展茅洲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组织实施水生态修复。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长安镇和黄江镇人民政府应当会同深圳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相关区人民政府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茅洲河流域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防治外来入侵物种对水生态环境的危害。

    第十三条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会同深圳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茅洲河流域防洪减灾、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联动,在制定暴雨洪水灾害、突发水污染事故等应急预案时,加强沟通,协同开展应急演练,建立健全通报机制。

    第十四条长安镇、黄江镇人民政府应当与深圳市相关区人民政府加强沟通,定期组织开展跨界河段联合巡河,对巡河发现的问题协同组织整改。

    第十五条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长安镇和黄江镇人民政府应当会同深圳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相关区人民政府共同加强对茅洲河流域内工业文明、水治理文化的保护,挖掘和丰富茅洲河流域文化内涵;加强对赛龙舟等体现民俗风情特色活动的支持和宣传推介,发挥相关文化设施展示作用,展现茅洲河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成果。

    第十六条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长安镇和黄江镇人民政府应当会同深圳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相关区人民政府共同推进茅洲河流域碧道、滨水风貌区建设,着重展现城镇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营建城镇生态休闲廊道,提高城镇品质和市民生活质量。合理布局流域周边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第十七条市生态环境、水行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应当会同深圳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加强行政执法协作,定期开展针对危害河道安全、污染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的专项联合执法行动,加强案件协助调查、管辖移送、结果通报等方面合作。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长安镇和黄江镇人民政府对深圳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相关区人民政府书面提出的协助执法请求,应当依法及时办理并书面告知办理结果。

    第十八条市人民政府、长安镇和黄江镇人民政府应当会同深圳市人民政府、相关区人民政府建立健全茅洲河流域公众参与协同保护和监督机制;依法公开环境信息、畅通举报渠道,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支持发展河湖保护志愿者组织,鼓励开展巡河护河志愿活动;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参与流域保护科学研究活动。

    第十九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会同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建立监督协同机制,协同开展执法检查等活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在茅洲河流域的贯彻实施。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202611日起施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