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关天
——记广东省人大代表黎树根
1、我本来就是个农民
2005年的一天,在广东省的人民代表大会上,穿着旧旧的凉衫,广东省人大代表,东莞市中堂镇潢涌村党支部书记黎树根,在《关于继续加大石马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力度的议案》上,第二次很严肃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衣着简单的人大代表,在生活中的黎树根,是有着6亿资产,“东莞市村级资产总额第一名”的“当家人”,经营着资产雄厚的大工厂。但在他的身上,经常备用的钢笔,只是价值2元的学生用笔。也许几千万、上百万的合约、合同,就是用他的那2元的钢笔签订的;他在街边的铺头里,买一双30元的凉鞋,一穿,就是几个夏季;作为全国劳模,哪怕他赴京受奖,别人是西装革履,他却依然穿着旧旧的凉衫;地方的领导和干部群众见了都笑问他,机会难得,为什么也不“梳妆打扮”一下,他听了,只憨憨一笑:“不习惯,我本来,就是一个农民嘛!”
对于水的利用和水污染的关注,这位才读过六年书的人大代表,从三十年前,刚刚当上潢涌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东莞的潢涌村,有居民8000多人。在东江水系当中,如半岛一般的潢涌村,曾经是东莞市有名的路尾,水尾,电尾。当年,就在东莞的经济跟随着全国的改革开放形势一样,飞跃着在发展时,血气方刚的黎树根,十来岁就给别人放羊的黎树根,为了村里人能够过上好的生活,一次又一次,点着头,哈起腰,远远地从香港,从深圳,从东莞,请来了一拨又一拨的投资客商。可是每一回,都是在一次次地对风景宜人的半岛,又在对交通的叹息中,他们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潢涌。
看着一拨拨衣光鲜亮的商人,渐渐离去的背影,黎树根站在碧波荡漾的水边,看着眼前的水,眼前的地,他痛定思痛,发了誓要利用好自己门前的束缚了自己的水与土,做潢涌村的大事。没读过什么书,却很有灵性的黎树根,看着在人家的土地上腾飞起来的一座工厂,有了自己的主意,组织村委一班人,一起抓住这个机遇,用自己的水,自己的土,潢涌村的砖厂水泥厂,一座座地建起来了。
黎树根的思路,越看就越对。才几年的时间,潢涌村的人,就面对了几百万的纯利。中国人,有了钱,人的想法,人的心眼,就活了。少小受尽了饥寒的黎树根,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了惊人的眼光。他跟一班人,语重心长的说:我们不要看现在的钱,商业的竞争,是极为残酷的,只有赶快壮大我们的企业,才能够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为了以后有一个更好的潢涌,我们现在手上要紧一紧,要用70%的款项,来迅速发展潢涌村的企业。就是因为这关键的70%,让潢涌的经济,得到了飞跃地发展。
2、超值的,有意义的广告
1999年,黎树根更是以卓越的胆识,无偿捐资2000万元,在潢涌建成了“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当时的东莞市的台商协会,传出要在东莞市内,创办大陆第一所台商子弟学校。这个讯息被潢涌党支部知道后,立即进行讨论,争取把台商子弟学校引到村里来办。他们主动地找台商协会商量,明确诚意,表明要求。台商协会来潢涌视察后,觉得这里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有选为校址的可能。但是,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求潢涌村无偿为他们赞助2000万元。
在当时,是谁也不愿意承认,台商这个精明的理念的。是啊,要承办者提供地皮与资金。在如今的东莞,在这块土地上做事,还能够像东莞没有开发以前那样,有免费的午餐吗?就在很多地方不理解的时候,黎树根把大手一挥:欢迎台商子弟学校,到我们潢涌村来,我们为他们提供的土地与资金,在他们的计划上,再翻一番。让台商流连忘返美丽的半岛,在迎来了台商子弟学校的同时,也迎来了潢涌村的最大一个商机:十多家大型的台资企业,陆续进驻了潢涌村。
很多年以后,黎树根看着美丽的台商子弟学校,还是很得意地说,我认为,在我村建设台商子弟学校,是筑巢引凤策略的实施,结果,凤凰真的就来了。台商子弟学校的建成,我们献2000万元当作广告费,在今天看来,当时就是一个超值的,有意义的广告。
3、让大家富才是真富
近十多年东莞经济发展迅猛,二千多平方公里,处处都是工地,就在砖厂与水泥厂风头正旺时,黎树根看到了这两个家伙,对水对土地的伤害,又考察了很久之后,一班人马研究做出决定,另改立造纸的项目。这么大的转产计划,还是有很多人想不通,当时,办造纸厂,能不能获利?群众血汗钱,放到造纸厂里,能不能盈利?大家的心里,还没数。黎树根就这样自己带头动员村里的一班干部、党员,让他们带头入股。参股经营一年以后,直到公司有利润了,再才动员群众入股。他们的路走对了,才几年下来,潢涌纸的产量,就达到95万吨,一颗年产近100万吨的造纸新星,从平地冉冉升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在强手如林、实力雄厚的众多企业中,求生存、寻发展,就必须稳扎稳打,把企业做强做大。于是他们在2002年投资4亿元,建成了金洲纸业有限公司。
潢涌工业的发展,主要靠科技领先,就必须要以人为本,再好的产品,也是靠专家开发研究出来的,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效益都有要靠一流的人才去管理。目前,光是建晖纸业有限公司等聘请年薪十五至三十万元的技术人员,就有十多人。
自从挑起了潢涌这付重担,黎树根心里装的,就是潢涌村一个也不少的几千人。数十年来,办的都是村企业,潢涌村的村民,几乎人人都是企业的股民。
4、人民的事是最大的事
潢涌人富了。可是有一天,两个妇女来找黎树根。说是要给自己的孩子找工作。黎树根愣住了,这分明不才是应该读书的孩子吗?为什么要找工作了。一问才知道,孩子的家里,出一事情。经济一下子很困难。二话没的说,黎树根拿出钱来,让两个孩子去学校读书。
送走了妇女和孩子,黎树根沉思了。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千奇百怪。十个指头无论如何也不会一般齐。创造了没有读过多少书的黎树根,就想着,不管怎么样,也不能够让潢涌的哪个孩子,没有书读。也不能让谁没有房子住,更不能够让老了的人,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几十年来,他就是这样做的。
治安队员郭振贤,曾经对黎树根意见好大,是啊,黎树根让他舅舅没有了工作,就对书记产生怨言,就恨他,就写了一封信给他,约他出来。说如果不来呢,我把你家属全部杀死。
过了一段时间,郭振贤了解了他的为人,又写了一封信给他,向他道歉,说对不起,但是书记没有放在心上,就是他老婆没工作,也安排工作了,把郭也安排到治安队工作。
对工伤、车祸、患重病的特殊困难家庭,黎树根注意发补助款项,让病人能够及时住院治病。1997年,村民郭连兴,患上肾结石、肾积水、胆结石、肠肿瘤四种疾病,生命危险,需即动手术才有希望,预交费用2万5千元,但他家境贫困,无法筹资治病。黎树根知道了,马上派驻片支委带上2万元,到省人民医院,交款要求其尽人力救治郭连兴生命。
多年来,一直坚持全村年人分配粮油款1200元,重点解决村民吃饭的问题;6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放生活补助费5000元。
5、为了人民把水管到底
如今的社会,人们常常说,常在河边走,哪里的不湿鞋的?可潢涌的村民都知道,黎树根,和他的一班人马,常在河边,鞋就是不湿。村里早就办了砖瓦厂,可哪位干部修房子用的料,跟群众的,都是一个价。
这么多年来,村里的经济条件,可以说,是非常好了,可潢涌村的所有干部,从来没有找个借口,出门去玩一玩,哪怕就是去了,用的,都是自己的钱。
如今的潢涌村,办了很多的村办企业。可村里的干部们,还有一个最不同的特点,无论是哪一个干部的亲戚,都不允许在村企业里,担任采购和财务等比较敏感的工作。多少年来,他们都是这样坚持着。
现在潢涌村的村民股份,共有五亿多,五亿多股份。这几年分红,这十年八年分红,股份分红也好,好的年份大概百分之四十回报。
现在潢涌村有上亿元的集体资产,农民也占有一定比例的股金,但是在老黎的思维模式中,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最大的资产。
如今的潢涌水河岸上,修了三公里长的江滨路公园。当你站在村头远眺,一抹江水微波粼粼,绿草如茵。还有杨柳依依的林荫花径,穿花拂柳荡舟河上的小孩,有如一个风情万种的万国花园。
看着潢涌村的这一切,黎树根说,作为一个人大代表,我觉得自己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想到面前的水。虽然我们这里的水,放眼就是。可是这水,在这经济飞速发展的几十年里,还是大变样子了。我们现阶段在就要把水的事,管到底。这也是有益于子子孙孙的事。
作者:杨双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