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人大社会委主任委员,一级巡视员潘新潮率队视察我市工人文化宫建设情况,了解市镇两级工人文化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助推镇级工人文化宫建设实现片区全覆盖。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及有关镇的工会主席陪同视察。
视察组实地视察了大岭山镇工人文化宫,随后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助推工人文化宫建设的情况汇报,并就下来如何发挥工人文化宫阵地作用,以及推动镇级工人文化宫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交流意见建议。
潘新潮对市政府推动工人文化宫建设有部署、有政策、有示范,市总工会和各级文化宫硬件齐全,活动丰富,较好地发挥了职能表示充分肯定,并指出目前市镇两级工人文化宫建设总量仍不够充足,服务项目有待拓展丰富,服务机制有待改进和优化。
潘新潮要求,一是提高认识,进一步重视工人文化宫建设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从服务500万产业工人、提高工人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齐心协力把工人文化宫谋划好、建设好。二是因地制宜,加快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工人文化宫。市总工会要牵头出台具体指导意见,做到分期、分区、分步、分类推进片区工人文化宫建设。三是改革创新,进一步优化服务内容和机制,保障工人文化宫良性健康发展。推动工人文化宫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不断提升工人群体的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
【延伸阅读】
东莞建成4个工人文化宫积极拓展服务边界
东莞作为制造业名城、产业工人大市。我市立足市情实际,积极拓展工人文化宫服务边界,先后建成了4个市、镇工人文化宫,总活动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另外,还有7个镇街文化宫在建或筹建中。
已建成4个市镇工人文化宫
2012年以来,我市先后建成市工人文化宫、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东坑镇工人文化宫、大岭山镇工人文化宫共4个市、镇工人文化宫。多年来,市内各工人文化宫全面履行公益性服务职能,不断深化阵地层级,构建“大文化”工作格局,绘制服务职工“同心圆”。
市工人文化宫于2012年部署建设,于2017年4月29日正式向社会开放,总建筑面积为24278平方米,目前拥有各类场馆31个,可同时向3000余名职工群众提供服务、公益培训和文化休闲娱乐。主要场馆包括工人电影院、工会图书馆、各类培训课室、香港工联东莞咨询服务中心和东莞市先锋号职工服务中心等各类服务场馆31个。
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位于莞城街道向阳路1号,由旧市总工会大楼升级改造建成,总活动面积约2246平方米,设置有职工服务中心、职工教育培训中心、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功能室15间,2020年9月底对外开放。开放运营以来,已成功举办了9期公益培训,惠及职工群众近1.2万人次。
东坑镇工人文化宫面积共约4.5万平方米,由综合楼、工人曲艺社、工人公园广场、工人运动中心四大区域组成,设有文化广场、劳动精神路等功能区。工人运动中心以职工群众健身培训、运动竞赛为主要功能,设有羽毛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等功能区室。开放运营以来,东坑工人文化宫共开展惠工服务活动超1600场次,服务职工超4万人次。
大岭山工人文化宫位于大岭山图书馆三楼,设有劳模交流室、综合文体室、职工大讲坛、工艺培训室、家政培训室、技能培训室、声乐室等12个功能室,面积约2000平方米。合理的资源配置、科学的布局规划为文化宫的建设、管理、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放运营以来,累计开展各项职工服务活动超过600期,服务职工超3万人次。
高位推动工人文化宫建设
我市工人文化宫建设有阵地、有队伍、有品牌,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有7个镇街文化宫在建或筹建中,分别位于大朗、中堂、常平、清溪、望牛墩、茶山、樟木头。
为提升工人群体的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切实让工人文化宫服务惠及广大职工群众,我市高位推动工人文化宫建设换挡提速,力争镇街(松山湖)工人文化宫建设在今年有新突破。
“市政府将继续加大工人文化宫建设力度,统筹各方资源,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我市将推动镇级工人文化宫提速,把工人文化宫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支持新建工人文化宫项目的同时,鼓励镇街(园区)利用现有场馆进行改造更新,拓宽服务面。
此外,加强规划统筹,在组织编制市(镇)总体规划时,将工人文化宫建设与其他文化设施建设进行统筹考虑,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提前研究工人文化宫的位置、面积、规划控制指标等要求,从城市规划发展的高度推动工人文化宫建设。
与此同时,精心培育惠民品牌,结合工人文化宫的发展特点和要求,精心培育工会品牌、职工艺术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工人文化宫真正成为服务党政工作大局的阵地载体和广大职工群众学习娱乐的学校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