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人大网欢迎您!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要闻 > 工作动态
    东莞从1.0到3.0版代表联络站  让代表亮身份与群众架起沟通桥
  • 2020-10-19 18:28
  •          
  • 来源: 东莞日报
  •          
  • 发布机构:市人大
  • 【字体:   打印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体,代表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着人大作为权力机关的工作成效。早在2014年,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先行探索,在全市设立了77个代表联络站,成为我省较早开展代表联络站建设的地区之一。

    2014年开始的基础版建设(1.0版)到从2017年开始的升级版建设(2.0版),再到20197月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经验交流会,下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的指导意见》,东莞人大结合实际打造3.0版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三合一”村居联络站,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路径,助力广东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截至目前,东莞全市共建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32个,村居联络站330个。代表联络站建在群众家门口,群众不出社区就可向代表反映所求、所盼、所需,形成了“有困难找代表”的氛围,并把矛盾和问题疏导在基层。

    群众遇难事代表来解忧

    东莞市樟木头镇裕丰社区坭坡小组的村民吴贵媚没想到,多年来困扰她一家人的房屋渗水问题,会因为她到访代表联络站反映就得到了妥善解决。

    原来,此前由于文裕工业园发展商的施工建设,吴大姐所住的房屋自2005年左右就开始出现地面渗水的问题。下大雨时,房子还会出现水浸现象。

    为了此事,吴大姐没有少忙活,也多次进行投诉。开发商虽然也数次派人上门赔偿,但由于未能帮助她彻底修复房屋,加上双方对补偿一直没能达成共识,问题无法解决,对此吴大姐是如鲠在喉。

    今年3月,一筹莫展的吴大姐来到官仓代表联络站,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走了进去。

    当时接待吴大姐的是樟木头镇人大副主席何耀华。看到吴大姐满脸愁容、略带迟疑地走了进来,他马上意识到吴大姐有心事,于是上前与吴大姐交流了起来。很快,吴大姐就将烦心事说了出来。

    掌握情况后,何耀华马上跟进。他不仅协调开发商负责人与吴大姐进行座谈商讨,同时还发挥优势,联系了爱心企业赞助吴大姐将房屋及院子进行了硬底化施工,安装了排水管。就这样,在何耀华的帮助下,困扰吴大姐多年的房屋渗水问题顺利被解决。

    今年6月,何耀华还重新到吴大姐家中走访。看到吴大姐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何耀华这才如释重负。

    如今,吴大姐每逢说起人大联络组总是赞不绝口:“还好有代表联络站和人大代表,我们老百姓遇到的困难才能那么快就得到解决!”

    跟吴大姐有着同样感受的东莞市民不在少数。近年来,随着东莞的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的推进,人大代表的作用发挥得越来越明显,群众的各类诉求也能及时得到解决,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也因此越来越密切。

    建设联络站架起沟通桥

    2.0版架构时,东莞代表联络站大致可分为两层架构,首先,市人大统一部署设立的“人大代表工作室”;其次,各镇街人大结合实际在基层人大实践中先后设立的代表工作室和代表联络点。

    一直以来,东莞市人大常委会都将代表联络站的建设作为建立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重要抓手。2014716日,东莞市人大通过《关于东莞市设立人大代表工作室的意见》,要求每个街道至少要建设一个以上人大代表工作室,每个镇至少要建设两个以上人大代表工作室。同年923日,全市77个人大代表工作室就全部按要求挂牌运行。这正是东莞人大代表联络站的1.0版。

    以塘厦镇人大2014年在林村和莆心湖社区设立的人大代表工作室为例。上述两个人大代表工作室,建立了工作制度、代表轮值安排、活动记录、工作联络员和群众反映情况登记处理等制度,并明确每月都会组织开展一次以上的活动,为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职提供的载体。

    同时,上述两个代表工作室在每月第一个星期三下午3:30—5:30会面向群众开放。此举也畅通了人大代表履职的渠道,为代表更好地了察民情、解民忧搭建了平台。

    到了2017年,东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以“布局广覆盖、运作制度化、活动常态化”为目标,开始打造“升级版”的代表联络站。

    2.0版的东莞人大代表联络站主要在规范化建设上下功夫。通过推进代表联络站的规范化建设,确保各联络站实现了“六有”:有场地、有人员、有设备、有制度、有经费、有活动。

    同时,各人大代表工作室的工作制度、驻室人大代表的工作职责、驻室联络员的工作职责等制度,都会一一挂在工作室墙上。每位代表到工作室开展的联络服务、代表签到、活动记录、群众反映情况,也将逐一登记在案。

    代表联络站的建设,让人大代表的积极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也让更多群众不出社区就可向人大代表反映所求、所盼、所需。“有困难找代表”,成为了群众的共识。

    数据显示,2018,全市375个代表联络站共接待群众7193人次,收集群众反映问题3056件,解决群众反映问题2957件。

    聚力解民困履职更高效

    2019年,东莞人大继续打造3.0版人大代表联络站,对全市人大代表工作室开展整合规范建设,并将原有的人大代表工作室(联络点)更名为人大代表联络站,每个镇街设立一个中心联络站,除中心联络站以外,其他村(居)联络站均与“驻点联系工作室”“党代表工作室”予以整合。

    3.0版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平台、人员、信息系统的整合,将党代表、人大代表、市镇村领导驻村干部整合在一起联系群众,实现了“1+12,不仅人大代表履职上更有实效,同时在纾民忧、解民困上也更高效。

    塘厦镇人大代表、林村社区党工委副书记李柱华告诉记者,从以往的实践来看,人大代表在联络站联系群众过程中收集到的事项,大部分都要转交给政府部门跟进处理。同时,一些群众所反映的事项专业性较强,人大代表也无法在场给出全面的答复。通过整合升级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则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

    对群众的意见处理流程:对能够即时答复的,当场予以答复;对需要转交处理的,人大代表联络站登记整理后及时送交镇人大或街道人大工委转送有关单位研究处理,或通过“智网工程”系统处理,将相关单位的办理情况及时反馈群众;对不宜转交的,要及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对群众反映的属于非公益性、普惠性以及其他属于个人涉法涉诉问题的,引导群众到信访部门或按司法程序反映情况。

    “人大代表与党代表、市镇村领导驻村干部组成‘团队’,优势互补,不仅能让群众反映的诉求和事项解决在基层、办理更及时,同时还能更充分地发挥人大代表监督等方面优势和作用,确保事项办理更科学、更合理、更高效。”李柱华说。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近年来代表联络站的建设,在莞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在今年东莞市开展2020年“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中,代表联络站成为了主题活动开展的“主阵地”。活动期间,全市362个中心联络站及村居联络站全部对群众开放,共开展活动490次,各级代表进联络站活动1533人次,接待群众1540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861件。

    另外,市镇人大代表依托该联络站,每月均开展1-2次驻站接待选民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建镇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32个,村居联络站330个,这些代表联络站疏通了汇集社情民意“毛细血管”。

    这些覆盖镇街、社区的代表联络站,成为延伸体察社情民意的“触角”,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零距离听民声、解民难,让代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形成代表议案建议,及时督促解决。我市部分镇街还积极推进网上代表联络站建设,创新设置代表专题微信服务号等辅助形式,确保民意传递全天候。特别是闭会期间,代表主动下基层联系选民,组织开展代表活动常缺乏有效载体和平台。而代表联络站的建立,较好地弥补了这方面不足。

    事实上,东莞人大代表联络站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东莞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真实写照。实践证明,代表联络站为代表闭会期间履职,联系选民和开展监督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是基层民主的有效尝试。

    人大代表联络站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代表履职平台、工作阵地以及人大对外窗口作用等方面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东莞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规范化建设,搭建了党和政府的“连心桥”,开通了反映社情民意的“直通车”,形成了促进社会和谐、化解矛盾纠纷的“减压阀”,成为了推动中心工作的“加速器”,铸就了强化舆论宣传的“助推器”。变成了组织代表视察调研的“主平台”。

    数看东莞代表联络站发展

    2014年,全市设立了77个代表联络站,初步完成了联络站的软硬件建设。

    2017年起,按照“六有”标准规范代表联络站建设。截至20192月,全市已设立375个代表联络站(含176个代表工作室、199个代表联络点),覆盖了全市所有镇街及大部分社区,实现全市2383名四级人大代表全部驻站。

    20197月起,每个镇街设立一个中心联络站,条件具备、工作需要的,设立“三合一”村居联络站。截至202010月,全市共建镇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32个,村居联络站330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