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人大网欢迎您!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重要发布 > 公告通知
    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东莞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 2023-02-10 22:51
  •          
  • 来源:
  •          
  • 发布机构:
  • 【字体:   打印

    2023210日东莞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东莞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和2023年预算草案。代表们对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会前,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依法对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进行了初步审查;会议期间,结合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财政经济委认为,2022年,面对新冠疫情反复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聚焦市委中心工作,认真执行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及历次人大常委会会议关于预算的决议要求,主动担当、迎难而上,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贯彻过“紧日子”要求,全力保收入保增长,严格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切实保障疫情防控、重点民生、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重点支出,圆满完成隐性债务清零的政治任务,财政预算执行总体良好,成绩来之不易,为保持我市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贡献了财政力量。同时,在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财政收支面临严峻考验,财政紧平衡特征进一步凸显;财政预算控制和约束刚性不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待强化,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专项债项目储备不充分,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管理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这些问题要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年预算草案报告和预算草案总体可行

    财政经济委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3年预算草案报告和预算草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工作部署和市委要求,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要求,统筹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收支政策切实可行,收入安排积极稳妥,符合我市经济发展预期;支出预算体现了过紧日子的要求,坚持三保支出优先安排,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预算安排适当;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在绿色安全区间,整体风险可控。总的来说,2023年预算草案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针政策相适应,符合预算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总体可行。建议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关于东莞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东莞市2023年预算草案。

    三、做好2023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的建议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推动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做好财政预算工作意义重大。为进一步做好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工作,财政经济委建议:

    (一)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密切跟踪、及时分析研判宏观政策和经济形势变化,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要求,用好退税减税降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政策,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提振发展信心。依法依规加强税费征收管理,壮大存量税基,拓展增量税源,盘活存量资金和资源,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和债券资金,稳步增强财政实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为推进东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财政支撑。加强财税、金融、科技、产业政策协调联动,加大对企业纾困和精准帮扶力度,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企业加快发展活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二)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重点领域财力保障。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动摇,把牢预算管理、资产配置、政府采购关口,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统筹财政资源,保证财政支出强度,集中财力办大事,积极支持制造业当家、打造科技创新强市和黄金内湾重要节点城市,加快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力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安排落到实处。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上,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支出效率,补齐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领域短板,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兜牢民生底线。

    (三)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着力恢复扩大内需。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稳投资、扩内需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统筹,科学谋划一批事关长远、“四梁八柱”项目,扎实推进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做好专项债项目谋划和储备工作,进一步提升专项债项目入库质量和数量,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拨付使用进度,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政府债券资金使用效益。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完善消费促进政策,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育儿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

    (四)全面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切实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拓展预算绩效管理范围,逐步覆盖四本预算。完善绩效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压实部门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分行业、分领域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绩效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系统谋划绩效评价工作,探索开展部门和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推动业务部门聚焦主责主业,切实将花钱必问效落实到财政支出管理工作中。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政策完善、预算安排和改进管理挂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预算编制执行、财政政策制定、资金绩效评价、政府债务管理等过程,要广泛征求和充分听取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意见建议。

    (五)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经济运行风险。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妥善处理谋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健全完善市级和镇街(园区)财政运行评估、预警机制,出台涉及增加财政支出的重大政策或实施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前,要按规定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筑牢兜实市镇两级三保底线,有效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加强政府债务借、用、管、还全过程管控,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认真落实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向人大报告制度,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进一步理顺我市国有金融企业管理体制,深入排查国有金融企业风险隐患,及时锁定、防控和化解风险。加强审计监督,重点围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地方政府债务、重点民生项目等开展审计,守好财政安全底线。落实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提高整改质量和效率,加大整改结果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市十七届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202321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