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人大网欢迎您!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重要发布 > 公告通知
    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东莞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 2023-02-10 22:49
  •          
  • 来源:
  •          
  • 发布机构:
  • 【字体:   打印

    2023210日东莞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东莞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和2023年计划草案。代表们对市人民政府及其发改部门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会前,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依法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进行了初步审查;会议期间,结合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22年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评价

    财政经济委认为,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持续冲击和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人民政府及其发展改革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计划,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以超常规力度稳住经济大盘,全市经济承压趋稳,新动能持续成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与此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外部需求减弱;GDP等主要指标增速放缓、不及预期,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新动能有待加快培育,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然突出,产业发展后劲需进一步增强;投资及消费恢复不及预期,外经外贸形势严峻,中小微企业面临较大生存压力,市场信心仍需进一步提振;金融、能源等领域安全风险压力增大,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短板,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有待持续提升等。对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总体可行

    财政经济委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3年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准确把握和主动适应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充分考虑我市的发展韧性与潜力,立足全省大局体现东莞担当,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更加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报告和草案的主要预期目标符合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和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部署要求,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符合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落实计划的工作部署重点突出、措施有力,主要目标和工作安排总体可行。建议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东莞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东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做好2023年计划执行工作的建议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为更好完成2023年目标任务,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财政经济委建议,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以及市委部署要求,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一)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心,着力稳定经济增长。要着力稳预期、强信心、抓发展,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集中一切资源要素服务实体经济,全力稳住经济企稳向好态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和财政资金、专项债券的撬动作用,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建设等领域,接续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建设工作。坚持一切服务投资,着力扩大工业投资和基建投资,进一步完善项目快速落地机制,全力以赴抓项目、促开工、抢进度、强保障,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大力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落实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推动尽快恢复消费需求。

    (二)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积极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产业立新柱“一号工程”,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科创制造强市。加大力度拓展优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大力推进“三旧”改造,全面提高“工改工”审批效能,优化产业承载平台。深化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持续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结合,提升科技领军企业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进科技型创新创业和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建设更加高效畅通的流通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强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

    (三)抢抓“黄金内湾”重大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抢抓黄金内湾重大战略机遇,点线面全方位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持续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健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深化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验区建设为统领,统筹抓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优化对外开放布局,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以更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资,推动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外贸增长新动能。

    (四)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扎实抓好“十件民生实事”,补齐“民生五个位”短板,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扎实做好重点群体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措并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做好因疫因灾遇困群众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失业人员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全力保障市场物价整体稳定,切实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全力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视解决教育双减后出现的新问题,促进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快构建高水平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推动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城市”“和美乡村”“绿美东莞”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环境。

    (五)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进一步完善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着力保健康、防重症,确保顺利渡过流行期。超前布局城市生命线、应急救援和物资储备系统,持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体系建设,切实抓好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提高城市风险防御能力。加强金融法治建设,提高地方金融监管能力,努力防范金融重点领域风险。健全完善财政运行评估、预警机制,加强政府债务监管,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推进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体系建设,坚持节约优先,提升保障能力。

                 市十七届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202321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开普云